招生工作
您现在正在浏览: 公司首页 » 招生工作 » 本科招生
报考指南

团队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高工26人,博士学位教师69人;

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

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

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石油专用管腐蚀与防护)1个;

陕西省教学团队(焊接技术与工程)1个;

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校级教学名师3人;

校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6个;

校级拔尖人才、骨干教师等10余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特聘教授1名;

海外知名学者任客座教授3名;

与日本大阪大学接合科学研究所(世界三大著名焊接研究所之一)签订有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学科及实验室建设

公司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为省级优势学科;1个《材料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焊接技术研究所、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材料检测与评价研究所等6个学术研究机构,拥有全校唯一的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石油专用管腐蚀与防护),6个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先进材料计算与设计、轻合金高性能精确成形技术、金属功能材料设计与应用、能源新材料与器件设计和研制、石油工程材料先进焊接技术、油气田新型材料研发与应用)。学院现有教学科研用实验室面积近4000平米,拥有各类实验设备近500台套,10万元以上设备30余台套,设备总额近1500万元,现被认定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绿色能源新材料化学与过程重点实验室,西安市高性能油气田材料重点实验室、材料加工工程校级重点实验室,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可以满足服务社会的需求。

公司荣誉 (近5年)

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3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项;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承担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3500余万元;

员工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奖励90余项,170余人次;

出版专著/译著12部;

获国家发明专利32项;

发表学术论文4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

2014年创办"先进结构材料及焊接技术"国际研讨会;

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陕西省特色专业,拥有省级人才称号教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

培养目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立足西部、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及工业生产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的基础理论,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的相关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从事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塑性成型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组织与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检测及控制工程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材料成型设备、金属热处理。

专家谈专业:

1.研究对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加工成型及控制,包括塑性成型、液态成型、焊接成型、表面工程等,材料加工成型及控制技术是材料付诸应用的最关键环节,无论是航空、航天、高铁、汽车、造船、海洋平台等大型工程,还是高精尖仪器的精密制造,均离不开材料加工成型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员工将在学习(研究)过程中获得材料工程、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科学研究、现代工具使用、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团队协作、行业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需要员工具备的特质

本专业作为交叉学科专业,要求员工具有综合的知识体系,要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较为扎实。从材料成型的结构设计来说,需要一定的力学和机械知识;从材料冶金与合金化过程来说,需要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从材料成型自动控制来说,需要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能力。由于学科的工程实践的特质,需要员工有一定的知识转化和运用能力,消化、吸收课堂及书本知识,在工程中可以正确运用。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同时良好的英文水平显然会对文献阅读、学术交流有所帮助。

3.培养特色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是材料、机械、电子等学科相交叉结合的专业,与塑性成型理论、非电量测试技术、先进控制技术、金属微观结构、现代分析技术、力学性能等知识密切联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多模式、复合培养的鲜明特色。专业的主要特色为塑性成型与模具设计、材料成型的过程控制。本专业2011年入选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4.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率高,一次性签约率达93%以上,毕业生可在石油、石化、机械、冶金、能源、军工等企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材料学科、机械学科等相关的工程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优秀员工可获得推免国内著名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专家简介:周好斌,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级教学名师。长期从材料成型与控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多门本科生课程,主持或承担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在内的纵向及横向项目20余项,荣获多项教学成果奖,并获科技奖省部级以上2项、局级以3项。

材料物理(按材料类招生)

培养目标:专业坚持“人格塑造、能力培养、文化传承”的公司产品理念,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材料物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石油石化装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内从事无损检测技术与材料失效分析、先进材料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力学性能、固体物理、材料物理性能、金属腐蚀学、超声检测技术、材料失效分析、表面无损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

专家谈专业:

1.研究对象

材料物理专业的研究对象与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能源密切相关。员工需要掌握材料学和材料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专业侧重无损检测及失效分析技术在石油石化装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内的应用。

2.需要员工具备的特质

材料物理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研究材料结构、物理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要求员工具备均衡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数理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当具备:(1)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工程师的基本专业素养;(2)熟悉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动态,通过工程实践,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发现、分析解决工作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3)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培养特色

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为导向,依托公司石油石化行业背景优势,为石油石化、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材料设计与研发、航天航空等领域内从事无损检测技术与材料失效分析、先进材料设计、培养具有掌握专业知识、工程应用背景及国际视野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4.就业去向

专业毕业生面向石油石化装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航空航天、机械与化工、电力电子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无损检测、失效分析、材料与器件开发与设计及生产管理等工作。本专业约40%左右的毕业生会继续深造,其余员工选择直接就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

专家简介:许天旱,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先后获得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创业计划银奖、陕西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等。

金属材料工程(按材料类招生)

培养目标:面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职业道德、一定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将金属材料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应用于解决金属材料在成分设计、技术开发与工艺制定、组织性能控制、加工制造以及服役过程中存在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在金属材料领域及相关行业,尤其是在石油石化、能源电力等领域从事金属材料的设计开发、组织性能控制、腐蚀与防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力学性能、金属物理性能、金属材料学、金属固态相变原理、金属腐蚀学、热处理工艺及设备、材料表面工程。

专家谈专业:

1.研究对象

钢铁材料,有色金属,钛、锆、镍耐蚀合金,高温耐蚀材料,金属功能材料。

2.需要员工具备的特质

金属材料工程作为一门传统的工科专业,在人类文明和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专业面向国家新工科、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将金属材料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用于解决金属材料在成分设计、技术开发、组织性能控制、加工制造以及服役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要求员工拥有良好的外语水平、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3.培养特色

本专业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均紧密结合石油石化行业和省区域经济的能源装备现状,坚持以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作为学科特色,为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并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已成为石油石化行业领域的优势专业。

4.就业去向

伟德BETVLCTOR1946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紧紧瞄准材料学科国际前沿和国家、地方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并重,重点开展石油石化、电力交通等工业领域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与防护措施、石油工程材料的环境敏感性、生物应用镁合金的晶界效应,镍基高温合金的热腐蚀、先进材料热处理、硬质刀具材料、金属多孔材料等研究。据统计,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的海内外读研深造率超过35%;直接就业员工中,大多数员工就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铁、中天科技集团等大型企业和三星半导体、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知名公司。

专家简介:张骁勇,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伟德BETVLCTOR1946伟德BETVLCTOR经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带头人,中国体视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副秘书长,西安市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

焊接技术与工程(卓越班、材料类两种招生模式)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中拥有2名省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其他省级人才称号2人。

培养目标:焊接技术与工程:本专业面向石油石化行业及相关领域,培养具有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及创新意识,系统地掌握焊接的基础理论,具备焊接研究、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能源开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装备制造涉及的焊接工艺设计、焊接结构制造与安装、焊接结构评价、焊接装备开发与应用、焊接生产与管理、安全环保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力学性能、焊接原理、熔焊方法及设备、金属热处理、金属材料焊接性、焊接结构、弧焊电源、焊接检验与质量控制。

专家谈专业:

1.研究对象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与国家重点工程以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西气东输、LNG储存、航天航空装备、汽车、桥梁及建筑结构等。是一个“上可顶天,下可立地”应用面非常宽广的专业。

2.需要员工具备的特质

本专业属学科交叉型专业,员工需要掌握机械、材料、电子、力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同时,焊接工程一般都是大项目,焊接是结构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对结构的安全服役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员工有团队合作精神及组织能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身心健康。另外,为适应高端装备制造的需求,新材料、特殊结构应用越来越多,需要员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开阔的思路。

3.培养特色

本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多名教师具有省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陕西省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5名教师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团队质。本专业主要面向石油石化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培养焊接技术人才。

4.就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在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建筑结构等领域的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焊接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特别是在我国"西气东输"、"LNG"国家级大型工程中,近三分之一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都是本专业的毕业生。

专家简介:周勇,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焊接技术与工程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伟德BETVLCTOR1946人事处处长,西安市焊接学会秘书长,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培养目标:专业结合本校的石油石化行业特色,面向新能源行业及相关领域,培养满足国家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系统地掌握以储能材料与器件、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具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在电力、交通、信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甚至跨行业从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教学、管理等宽口径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物理性能II、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材料化学与工程、电池工艺学、新能源材料合成与制备、储能材料与器件、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

专家谈专业:

1.研究对象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研究对象跟新能源、新材料、新器件和新技术密切相关。员工需要掌握新能源材料和新器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具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设计、分析、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侧重太阳能电池、储能型电池及燃料电池等,如电力、交通、信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动力电源等。

2.需要员工具备的特质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从材料学、物理学和化学学科出发,研究新能源材料及新能源器件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要求员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当具备:(1)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工程师的基本专业素养;(2)熟悉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动态,通过工程实践,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发现、分析并解决工作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3)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培养特色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公司2019年新增的本科专业。该专业依托公司石油石化行业背景优势,以太阳能电池、储能型电池及燃料电池等为特色专业方向,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培养具备工程师的基本专业素质,能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教学、应用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就业去向

专业毕业生能在电力、交通、信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新能源材料及新能源器件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专家简介:宋海洋,博士,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新星,伟德BETVLCTOR1946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带头人。


咨询电话:029-81469756


2022年6月15日更新



CopyRight 中国·伟德BETVLCTOR1946(源于英国)官网-GlobalLeader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  邮编:  710065